碧生源三天瘦十八斤


历史时期的“碧生源减肥茶龙头”遭受经济滑坡之困。最近的业绩报告透露,2018年公司亏损已超九千万元,其明星产品“常润茶”和“常菁茶”的营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专业人士指出,早年间碧生源通过广告轰炸策略在减肥茶市场中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丰厚的利润。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逐渐削弱了其优势。加之产品名称的变更,使得碧生源减肥茶陷入了发展瓶颈,难以再次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贡献。

根据2018年的财务报告,碧生源的营收同比下滑了22.4%,整体亏损额高达9347.2万元。其中,“常润茶”和“常菁茶”的营收分别下滑了43.8%和22.9%。在之前的盈利预警中,公司解释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包括调整了经销商管理和销售人员的激励,以及增加了研发投入等。

在市场观察者眼中,品牌和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对保健品至关重要。曾经依靠大规模广告推广的核心产品更名无疑对品牌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业绩表现。市场上减肥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日益加剧。所有保健品类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碧生源减肥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难以再次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

据悉,“碧生源牌减肥茶”因原食监总局的规定,于2016年更名为“碧生源牌常菁茶”并重新上市。同年,公司亏损额为7456.6万元。

近期,北京商报的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多家店发现,碧生源常菁茶的销售受到了影响,店员更倾向于推荐其他品牌的减肥产品给消费者。例如,有店工作人员在推荐金奥力左旋肉碱产品时表示,该产品无副作用且不会反弹。

面对这样的挑战,碧生源正积极寻求新的盈利点,如减肥、代餐饼干等产品线的拓展。该公司旗下的OTC奥利司他减肥在2018年实现了6700万元的营收增长,同比增长了19%。碧生源在电商平台上推出了多种代餐产品和营养补充品,并在零售店中推出了调经养颜片等新产品。

在保健品市场受到严格监管以及市场上竞品众多的背景下,碧生源的新产品是否能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仍充满变数。行业专家赵衡表示,正加强对保健品的监管力度,而市场上代餐产品和维生素品牌众多,碧生源的代餐产品面临着不小的市场挑战。

邓勇副教授则指出,新产品的成长需要时间来观察其产品质量、市场推广及后续服务是否能够拉动公司业绩增长。

对于碧生源的亏损原因及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已向公司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