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上海临港
在新年的曙光中,新年的希望与期待如钟鼓齐鸣,唤醒了正在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一重机”)奋斗的人们。
清晨四点的杨坤平,如同雄鹰展翅,从温暖的被窝中跃起,穿上醒目的天蓝色冲锋衣,迅速驱车前往滴水湖畔。他在晨跑中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继而马不停蹄地赶回工厂,投入新一年的激烈战斗中。
(图:三一重机组装工作中心杨坤平,由新民记者张龙拍摄)
2020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的第一个完整年份,这里的生活节奏如同奔跑的骏马,充满了活力和紧迫感。上午时分,记者有幸走进三一重机的临港奉贤园区,亲身体验这里的人们全力开启新片区“加速度”,迎接新年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图:三一重机的临港奉贤园区,摄影:新民记者张龙)
探究“超级工厂”的奥秘
三一重机可谓“老临港”,早在十年前就扎根于此。随着临港新片区的成立,公司产值去年大幅增长,有望突破百亿大关,实现制造业市场中的华丽转身。这里的工厂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工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基地。
跟随杨坤平走进工厂,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公司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身着整齐的藏青色工作服。进入工厂无需打卡,仅需刷脸即可。整个车间如同数个足球场大小,生产线旁的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如今的杨坤平,32岁的他已从盐城技师学院毕业多年,从基层蓝领装配钳工一步步晋升至组装车间。他介绍道,现代管理方式不再需要人盯人,而是通过手机、电脑运用“智慧化数据”,实现全流程的24小时、360度无盲点管理。每个人的工作状况、机器的运作情况都实时联网,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任何异常情况都会立即在系统中警示。
目标明确:今日生产66台机器
三一重机的智能制造系统堪称世界一流水平,“智能化、智能化、智能化”已成为员工的共同口号。曾经,三一重工面临“卡脖子之痛”,主打产品挖掘机的关键部件因国外供应限制而受到影响。在临港的公司中,不仅设有生产基地,还加大了对核心技术和高科技的研发力度,对质量的把控也极为严格。
杨坤平每日的首要任务是在晨会后亲自到生产现场检查,并安排当天的生产任务。他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任何问题,立即整改,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由于在国内外市场表现出色,企业的产能不断提升,订单源源不断。元旦期间,员工们加班加点,春节提前返岗的计划也已经就绪。杨坤平表示,今天的目标是要生产66台机器,预计要忙碌到晚上11点左右。他现在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5小时,时刻担心生产线上出现任何差错。
(图:三一重工的无尘生产车间,摄影:新民记者张龙)
谈及新年愿望,杨坤平表示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尽管他在外地工作,但第一次来到临港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这工作的11年里,他亲眼见证了制造业走向世界的过程。现在有了临港新片区的优势,他希望自己和这片热土一起快速成长。他也有些遗憾地提到家庭生活,希望随着临港的人才和住房的落地,能在这里落户安定下来。他对临港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坚信这里有无限可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奋斗。他相信奔跑已成为临港的一种习惯和精神象征。在这片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土地上奋斗的人们将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和新的境界。而三一重机正是这片热土上的璀璨明珠之一共同见证着临港的辉煌历程记载着它和制造业共同的梦想和努力奋斗的足迹在这条向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定而闪耀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