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的简介和故事


魏文帝曹丕在他的著作《典论论文》中特别提到了七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在建安年间对诗、赋、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建安七子”,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文学水平。

今天,我们来聚焦聊聊王粲的故事。

王粲,字仲宣,出身于显赫的家庭,其曾祖父和祖父都曾位列三公。他年少时便以才气闻名,擅长诗、赋、散文,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风格慷慨悲凉,言辞恳切。在七子当中,他的成就尤为突出,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优秀的人往往有独特之处。王粲对生死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在建安年间,年仅二十出头的王粲已经名满天下。某日,他偶遇医圣张仲景。张医生观察了王粲的面色后,告诫他患有疾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汤。张医生警告说,如果不及时治疗,王粲会在四十岁时遭遇不幸。王粲对张医生的警告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张医生可能是为了名誉而夸大其词。

三天后的再次相遇,张医生关切地询问王粲是否喝了,但王粲面无表情地回答已经喝了。张医生从王粲的脸色看出效并未发挥,无奈地感叹王粲为何如此不爱惜生命。结果如张医生所言,王粲在四十岁时眉毛开始脱落,最终在187天后病逝。

王粲的葬礼上,许多知名人士和贵族都前来送别。魏文帝曹丕也出席了葬礼,他与王粲交情深厚,并赏识他的才华。曹丕悲伤地对在场的人说,仲宣的离世让他们深感痛惜,而王粲生前喜欢驴叫,于是请大家模仿驴叫以作最后的送别。

现场的人们都被感动得纷纷模仿驴叫。王粲的代表作《七哀诗》展现了他深沉炽烈的情感和对战乱的深刻描绘,读后令人动容。诗中描述了西京的混乱、百姓的苦难以及作者内心的悲伤和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