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义子又叫螟蛉之子?这名字咋来的呢
“义子”之所以又被称为“螟蛉之子”,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寓言故事有关。这个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螟蛉》篇,原文是:“螟蛉有子,蜾蠃去覆之。或覆盖之,或穿之,或寝之,或削之。”这里的“螟蛉”是一种绿色的小虫,而“蜾蠃”(也作“蝽蝤”)是一种寄生蜂。故事讲述蜾蠃会捕捉螟蛉的幼虫,将其带回巢中,不仅喂养它们,有时还会用草叶编织一个小口袋将它们装起来,以防止其他动物侵害。
古人观察到蜾蠃的行为,误以为它们是在抚养自己的子女。因此,当人们用“螟蛉之子”来比喻义子时,就是借用这个寓言,表示义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像蜾蠃抚养螟蛉一样,得到了养父的精心照顾和培养。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演变成了“义子”的别称,用来形容那些被收养、视如己出的孩子。这个别称不仅体现了对养父养子的深厚情感,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和孝道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