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令温情_陈情令温情弟弟
温情手握拜帖,心中充满了既担忧又安慰的复杂情感,走向魏无羡。在来到乱葬岗后,大家已经渐渐习惯了这个传说中的恶地。
对于温情来说,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便是人生中的极致时光。她从小便继承了温家的医术,为了弟弟温宁的病情,她被迫听命于温若寒的安排。
温情虽然年轻,但已经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现在,她只需要安静地度过日常,便感到满足。魏无羡的努力使弟弟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这使她心里感到真正的满足。
温情深知魏无羡的性格、思绪和志向。魏无羡当初不顾众人的反对,坚定地救了温家的人,这让温情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与魏无羡一年多的相处,让温情明白了他对重返仙门的渴望,对见亲人的期盼。
拜帖对魏无羡来说,是机会也是危险。对于从小就自我成长的温情而言,人性的复杂令人畏惧。
此刻的魏无羡正忙于他的劳动成果。乱葬岗的恶劣环境竟然也能让他种出莲子这样的植物,令他惊喜不已。这个小小的空间成了他的情感寄托。
当温情提到拜帖时,魏无羡迅速将手上的泥土擦拭干净,急切地想要展示他最干净的一面。看到拜帖上的文字,他的脸上逐渐露出欣喜的笑容——他可以参加小如兰的百日宴,可以获得仙门百家的允许,甚至能够重返那令他向往的环境。
这一刻,魏无羡的激动几乎无法掩饰,他愿意把一切都献给那个小小的生命。
回顾《陈情令》,才明白为什么温情得知魏无羡能够离开时会显得如此凝重。外面的世界充满了贪婪,常常让没有防备的人跌入陷阱。
当时的魏无羡,全心全意为江家人和小生命着想。由于喜悦而头脑发热,他从未考虑过其中可能隐藏的危险。
温家灭门后,仙门百家趁机进行了许多不公的行为。温情既是见证者,也是受害者。当温宁在雨水中一动不动地躺着时,温情明白,自己只要还姓温,只要还活着,就无法逃脱这些灾难。
尽管乱葬岗的安宁未能缓解她心中的恐惧,但她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她选择了放手,让魏无羡和温宁前去,希望暴风雨不会来得那么猛烈。现实却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温宁亲手结束了金子轩,也断绝了温家人留在世上的理由。
看来,女性的直觉总是如此准确。魏无羡的离开也意味着一切的结束。或许正因为温情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才会有带族人上金麟台的那一幕。
“对不起”和“谢谢”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