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策鼓励正确用法是什么


年终考核,历来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时刻。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更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和评价。当前一些地方的考核却陷入了“数字泥沼”,让人担忧。

每到岁末,各地纷纷展开考核工作,看似严谨细致,实则有些考核过于注重数字,导致考核失真。以某地乡村振兴专项考核为例,涉及市直单位的7个大项目,竟然列出了68个数据指标;县区级项目数据更是高达85个。这看似精准的数字化考核,实则让工作优劣取决于那几个小数点后的数字,让人无奈。

过度数字化的考核,首先让考核工作本身变得异常繁琐。年底时,众多部门纷纷成立考核办、考核小组,甚至需要从下属单位抽调人员参与。考核项目层层加码,从省里的三项工作到市县的“七个争”、“八个争”,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考核要求和分值,甚至细化到小数点后两位。这样一来,考核工作的本质变成了简单的打分、画勾和数数字。

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应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基层工作走向正确方向。基层工作复杂多样,许多事情难以量化。过度追求量化,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不良风气的滋生。有些人为了考核过关,甚至不惜拼凑数字,这不仅会导致考核失真,更难以达到查找不足、推动工作的真正目的。

考核忙着数数字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治理的一个难题。对基层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固然重要,但不能用简单的量化指标来束缚基层的手脚。这并非真正的考核评价,而是用简单化的方式限制基层的创新热情和工作方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工作评价标准应当更加关注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满意度,而非简单地追求数字指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基层工作的开展,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考核应更加注重实效和激励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激发基层争先创优的热情,促进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魏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