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一颗南瓜子汤汤著续写

最近,“错位再生——跨界可持续环保创意作品大展”在万里街道HRO创享天地社区盛大开幕。垃圾,那些曾经被视为无用的存在,如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成一件件美化生活的艺术品。这一转变展示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贝”的深刻内涵。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非凡之“铝”——易拉罐再生作品,展现如何将废旧易拉罐变成独特的艺术品;不“塑”之客——空罐、瓶、桶的蜕变,展现了塑料瓶和其他废弃容器的再生成艺术品的神奇过程;长“酒”之计——酒瓶再生设计,展现了废旧酒瓶的新生之路。展览现场展出超过五百件作品,每一件都是巧手精雕细琢而成,不仅让人感叹创作者的巧思妙想,也让人对废弃物制作的艺术品产生深厚的兴趣。
走进展区一角,一个由塑料瓶制作的海底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海洋之中。雪碧瓶、可乐瓶等生活中常见的废弃容器,在创作者的手中变成了创意十足的艺术品。而在另一处,易拉罐工艺画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丰富的年画、形象俏皮的漫画、栩栩如生的动物刻画以及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都展示了易拉罐再生的无限可能。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雄鹰展翅》这幅作品,每一根羽毛的纹理都是用圆珠笔一笔一笔刻画出来的,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创作者丁昌谋老师以浮雕技法绘制的齐白石的肖像画更是让人赞叹不已。还有立体的易拉罐作品,通过各种手法将废品转化为艺术品,展现了创作者的无穷创意和巧思。
除了展示精美的作品,主办方还邀请创作者们与学生们分享创作经历,宣传环保理念。航空母舰的制作过程更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他们了解到制作使用的必须是铝制的易拉罐,而且制作过程需要运用特殊的工艺和工具。整个航空母舰的制作耗时一个月,使用了将近一百只易拉罐。
参观展览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些作品让他们深受启发,让他们意识到利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不仅是一种创意,也是对地球环境的保护。他们表示,这些作品让他们意识到应该更加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次展览是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系列科普活动的一部分。在强调“碳达峰、碳中和”和“无废城市”目标的大背景下,环保科普达人、非遗传承人以及各个领域的手工艺匠人们用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了废弃物的无限可能。上海市科协科普事业中心科普科科长王洁表示,展览以“利用与节约、保护与发展”为主轴,旨在引导公众积极践行环保行动,倡导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态度。
万里街道作为全球生态社区的样板,始终致力于宣传科普环保,打造可持续发展社区。此次展览的举办正是为了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展览还呈现了一个跨代际的概念,让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归属感与成就感。未来,这样的展览还将走进校园,做全人群的可持续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